砝码!她誓要为持续创新的“砝码”装备 上海众渊砝码厂规划发展 2017.11.28 
转自凤凰网 者按:近,我们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从业者,看看他们如何学习、思考1成果,实践、感悟1精神。今天的讲述者姜妍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我是姜妍,是一名产业报国的“追梦人”。做设计就像当母亲,从设计图纸到车间、试车、安装运行,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 乙烯是上产量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0%以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其的地位。 十八大以来,国产乙烯压缩机设计技术实现了弯道车,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2010年,我带队设计的我国*台乙烯压缩机成功运行,打破长达几十年的技术垄断。2012年,我设计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抚顺石化成功应用,我们的机器安上了“芯”。2016年7月2日,由我主导设计的惠州炼化120万吨乙烯压缩机在场内一次试车成功。如今,我们具备了140万吨乙烯压缩机的研制能力。每次机组试车成功,我都如释重负,又压力倍增,因为这预示着下一项任务的开始。 姜妍在1“代表通道”发言。资料图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1开幕当天,领导的报告呈现了过去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强烈地意识到,振兴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科技前沿, 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在报告中出现了50多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受鼓舞。 确实,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五年。沈鼓的重大装备可以用“井喷式发”来形容,秉承创新精神,我们成功研制了首套10万空分压缩机、西气东输长输管线压缩机、用于航天试验的大风洞压缩机等一大批重大装备。我们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确实是发展的*动力。 1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强国,加快发展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 价值链中,培育若干地球上业集群的奋斗目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工业的摇篮,作为一名装备企业的工作者,我肩上的责任重了,感了。我还记得,2013年,领导来到沈鼓集团视察时,鼓励我们老企业要敢于搞新技术、创新、闯新市场,潮流、争创*。四年来,我们建设了以“两院三站五”为的科技研发体系,有力地了沈鼓装备的供给能力。沈鼓被誉为我国石化装备业与竞争的“砝码”。 姜妍在车间与同事交流。资料图 1报告还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的敬业风气。我认为,精神表现在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职业的执着度。的特质,就是要有坚守、踏实干。我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鼓集团,到现在已经20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教授级工程师,脚踏实地、是我不断取得突破的法宝。 姜妍在车间与工友商量设计图纸。资料图 不断 装备业的影响力 我要把党的1精神宣传好,把报告中关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国企改革的要求传达和落实好,让沈鼓实现振兴。? 很多项目的设计图纸细节,姜妍都要亲自一一核对。资料图 我们要继续装备业的影响力。在未来,我们不当跟随者、模仿者,要做者、者。身为“老”国企的技术人员,我会瞄准科技前沿,把我们的产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量发展阶段,推动多的“”走向“创造”,为建设创新型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将培养、影响和带动一支有潜力的年轻研发队伍。我们现在的设计团队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团队虽然年轻,却在不断成长,近年已完成多个重大项目的研制工作,许多都是在石化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项目。 总的来说,1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勇于担当,不辱。我们将努力攻克业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不断走出、走向,续写沈鼓人的新篇章,再塑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新辉煌!(青年网见习记者 高鑫 记者 杨月) 上海众渊砝码厂转自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