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码在计量中的管理要求 上海众渊 2019.04.03 砝码在计量中的管理要求 
上海众渊总结如下: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的活动;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技术基础,是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保护和人民利益、利用技术和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测量统一和准确的手段;计量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是市场监督管理的部门;而提高机构自身质量并得到有效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质量的优劣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因此要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对每个环节都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我国量值传递体系中基层的部门,为促进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其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计量检定机构还存在着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低、市场拓展能力差、检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性不高、思想落后等情况;因此,本人认为如何提高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已成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一项工作,须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以下几个要求: 一、设备管理的要求 1.配齐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建标项目的主标准器和辅助标准器,这些仪器设备的准确度要符合相应的计量技术规范要求,以满足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需要。 2.对所有出具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要制定周期检定计划或者周期自校计划、期间核查计划,量值可以溯源到基准,要有人负责计划表的制订和实施,确保按期进行有效溯源,溯源率要达到,并保存好相关的记录。 3. 对仪器设备的配备、使用、维护、标识、档案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仪器设备配备正确,每台仪器都要有人维护管理,并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和维护管理,确保所有在用仪器的正常工作。 4. 仪器操作人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素质、操作技术直接决定着检测数据的程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能力,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是关键;因此计量检定人员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5.对性能不稳定,使用频繁,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且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及发现检测数据之间出现分散性较大的仪器设备要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6. 标识管理是计量特性的确认和直观证明,因此对经周期检定/校准合格或经比对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仪器设备,应在仪器前贴绿色的“合格”标志。对检测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或检测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过检定/校准周期),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损坏等现象,应在仪器前贴红色的“停用”标志。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项目其它量程经校准合格的,应有使用限制标识,在仪器前贴的“准用”标志。 二、环境条件的要求 1. 设施环境是质量控制的保障,检定的环境条件对检定结果是一个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等要求的检定来说,须按照规程的要求去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因此,技术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检测工作场所以及用于开展计量检定活动所需的备设施、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传输设施和设备工作条件。此外,技术机构的基本设施和工作环境应当满足检定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技术档案贮存等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还应符合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2.实验室面积要能检定工作的需要,实验室环境条件要满足检定规程规定的要求,有环境条件控制、设备和记录,监控的温湿度要与检定方法规程规定的环境要求相一致。对于相邻区域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检定人员身体健康和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并明示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 三、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行为的要求 1.检定实施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不能简化操作程序,每个检定项目和大型设备操作都要有作业指导书;检定实施前,应认真翻阅检定规程,了解检定项目要求、检定方案、检定步骤、计量标准器、检定数据的收集归纳和整理、检定对象的性能等;同时,还应熟练掌握检验设备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并了解检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2. 加强被检样品的管理,做好登记和编码和标识,对被检定合格计量器具按要求加贴合格印证。 3.检定原始记录信息量要满足检定规程的需要,原始记录表格应记录规范,不应有缺项,所记录的数据须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要有据可查;特别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要与其使用情况记录相一致。原始记录数据的改、修改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划改,不能随意进行涂改。 4. 后的结果通常是以检定(或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和的形式出具,和报告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向顾客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终产品,是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所出具的检定、校准和的标识具有为一性,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了每一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结果,并符合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检验、检测规则中规定的要求;和报告的格式要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法规的要求,格式的内容要齐全、充足;电子传输结果报告的,要做到安全、保密等;并在其上面加盖检定合格印章,并符合准确性、清晰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5. 计量检定、校准和,以及印章要有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管理程序。 四、综合管理的要求 1. 要加强计量人员的管理,经过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努力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要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抓好落实。 3. 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并加以实施。 4.要坚持内审和管理评审活动,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性和有效性,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结束语 检定、校准和检测实施是机构履行职责,为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为提高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效率,提供计量技术服务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既有相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特点。各工作区域布局合理,工作规范,才能量值的准确和统一。技术机构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断其一便溃不成军,只有抓好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提高检测质量,才能使计量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结发布。 |